記得過去 看見未來 ——寫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汪碧剛
汪碧剛
1978年,也就是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到2010年,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GDP總量進入10萬億美元俱樂部,是日本的2倍,中國GDP占世界GDP的比重提高 到13.5%,2015年進一步提高到 15.5%,人均 GDP 達到8000美元,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完成了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就充分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繼承與創新,我的理解八個字:記得過去,看見未來。紀念改革開放 40 周年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從理論上說清楚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為什么還要堅持改革開放,以及堅持什么樣的改革開放?二是新時代的改革開放與前40年的改革開放又有什么新的時代特征和要求,以及如何推進改革開放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 “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為適應新時代的新特點新任務新要求,實現我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必須從推動富起來向推動強起來轉變,成為推動強起來的強大動力。
黨的十九大確定的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就是首先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然后在此基礎上即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 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奮斗目標把鄧小平設想的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整整提前了15年。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就需要在新一輪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在更大程度上釋放改革紅利。
記得過去,看見未來。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歷史起點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深刻,包括書畫家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