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禮贊 豪情滿懷 朱守道
朱守道
7月1日,我們迎來了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的第一個“七一”,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黨的生日。在這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我們重溫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風雨歷程,暢談信仰,講述情懷,感受擔當,領會新時代新作為新擔當對我們每個人所意味的是機遇、挑戰和責任?;仡欉^往,前瞻未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習近平總書記6月25日給83歲高齡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信,祝賀他光榮入黨,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作表率,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像牛犇一樣對黨懷有深情、高齡之年入黨的藝術家不少,如65歲的京劇大師梅蘭芳、90歲的舞蹈藝術家戴愛蓮等,都以崇高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加入了光榮的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的來信既是給牛犇的,也是給全體文藝工作者的,這是對全體文藝工作者的鼓舞、信任和期待。用美好的如歌歲月,創作出最好的作品,用實際行動向祖國母親向人民呈現優秀的精神食糧,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黨的隊伍因為人民藝術家的加入而更加充實和壯大,文藝事業因為黨的領導而更加繁榮和強盛。繼續深入生活,聯系實際,為時代為人民而努力創作,應成為我們每位書畫家的自覺追求。
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名人書畫院走過了12年不平凡的歷程,以“依托名人,培育新人,服務社會,創立品牌”為辦院方針,時至今日,已成為一家面向社會、充滿活力,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民間書畫藝術團體。我們欣逢盛世,趕上了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最好時期。各位藝術家,不管是老黨員還是新黨員,在任何時候首先要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積極為黨工作,為黨分憂。腳踏實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既立足當下,也放眼未來。
一、堅定信仰,永葆本色。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文藝思想,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家國為重,以使命為先,涵養心中的家國情懷,始終保持飽滿的情感和充足的干勁。崇德尚藝、勇于負責,以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以自身素養和行為體現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團結書畫院全體同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書畫家中的黨員同志,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行動上不掉隊,思想上不落伍,堅定不移跟黨走。
二、繼續倡導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俯首甘為孺子牛。深入群眾,聯系實際,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汲取其藝術養份,自覺為人民抒寫;繼續送文化下基層進社區到農村,開展慰問采風,面向社會組織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積極熱心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不管在什么場合,遵紀守法,克己奉公、倡導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把藝術溫暖送到人民心中,用手中的彩筆謳歌時代,美化生活,為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
三、強化精品意識,堅持崇高的藝術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告誡我們:“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讓我們感到了肩上重擔的份量。文藝是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人民群眾對滿足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更多更高的需求,對文藝作品的質量、風格、審美品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我們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動輒浮躁,不羨慕虛華,不追逐熱鬧,靜下心來搞創作,善于傾聽各種不同的批評意見,用敬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踏實的作風,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高品位、有風骨、有神韻的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
97年前,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便肩負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之大任,于危難中誕生,在磨難中成長,歷盡艱辛坎坷,穿越硝煙炮火的歷史煙云,一路風雨兼程,成就了今日國之輝煌。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躬逢盛世,也將牢記使命、不忘職責,不辜負時代召喚和人民期待,自覺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努力為國盡責、為民奉獻、為藝傾情!